近日,集宁区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一里程碑式的荣誉,标志着该院在深耕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救助、普法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以“六个一”工作法为抓手,将文明创建与检察履职深度融合,让司法文明之花绚丽绽放的责任与担当。
沉浸式法治课堂:未成年人教育“新地标”
集宁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馆作为本地区首家体验式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场所,该馆自2023年9月揭牌以来,已吸引10所学校892名学生走进“沉浸式课堂”。馆内设置的VR模拟、互动问答等科技化体验项目,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与情景互动中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与此同时,模拟法庭正成为校园普法的“爆款项目”。工作人员精心设计典型案例,组织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等角色,还原庭审真实流程。这种“体验式+场景化”的普法模式,在未成年人心中埋下了法治的种子。
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司法救助传递文明温度
在集宁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为来访群众耐心讲解司法救助流程。近3年,集宁区人民检察院已开展司法救助59件,发放国家救助金43.9万元,每一笔数字的背后,都有一个重燃希望的家庭。该院建立“主动筛查——上门服务——跟踪回访”的救助机制,针对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将司法文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关怀,增进民生福祉。
文明微光闪耀社区:志愿服务让法治触手可及
“现在有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在政府公寓小区,集宁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正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互动问答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作为该院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常态化活动,这样的普法活动每月都有。近3年来,该院组织的60余次志愿服务涵盖法治宣讲、矛盾调解等领域,以未成年人、生活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为服务重点,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检察蓝”的身影,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馆的创新实践,到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温情服务,再到社区街巷的普法身影,集宁区人民检察院以文明创建为纽带,将“司法为民”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