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健全“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等重大举措。乌兰察布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逐步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完善制度保障,畅通维权通道
一是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印发《乌兰察布市关于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意见》,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大力引导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书面协议。二是举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和全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以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为起点,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工会、平台合作用工企业沟通联系,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协商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协商通道,推广民主管理,健全协商制度,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助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三是加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和法律监督工作,打造“工会+人社+法院+检察院+司法”的“五位一体”劳动争议一站式多元化解决和法律监督服务机构,成立了乌兰察布市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乌兰察布市新就业形态(快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把劳动争议化解和法律监督程序“联”起来、各部门的资源要素“聚”起来、配套制度“建”起来,切实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四是积极适应新业态发展趋势,针对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门开辟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绿色通道,将法定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最快当天申请,当天办结,切实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暖心暖“新”,切实保障新业态群体入会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工作,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深入非公快递行业联合会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集体合同,服务新业态人员400余人。二是以“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暨线上普惠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为牵引,带动全市各级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活动10余场次,参与人数近千余人。三是召开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慰问启动仪式。活动现场,为3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发放了工会会徽、会员证并送上了暖心慰问大礼包。四是投入资金35.5万元,积极开展新业态劳动者移动体检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115个,覆盖会员11057人,其中货车司机会员5737人、网约车司机会员551人、快递会员2624人、外卖配送会员1209人、其他类型总计会员936人。
三、扩大“朋友圈”,激发新活力
为切实改善广大货车司机停车休息环境和条件,做好货车司机入会维权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司机之家”建设提升运营服务质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乌兰察布市交通运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了让广大货车司机有家可找,有家可回,有家可依,向全市货车司机致信(《致全市货车司机的一封信》),目前,全市已建成“司机之家”12家。同时,为了进一步助力兴边稳边固边,协调相关部门协助四子王旗总工会在江岸边境公路线上建设“司机之家”1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鼓励平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平台企业应认识到自己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合理的薪酬、福利和保险等手段保障劳动者权益。二是推动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社会共治。政府、企业、工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形成社会共治局面,共同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三是提升劳动者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了解自身权益,提高维权能力。同时,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维权。